首页 机构职能 文化研究 旅游研究 工作动态 文旅产业 证书查询 表格下载
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
文化研究
工作动态 | 业界实践 |
文化研究
工作动态
业界实践
栏目热点

立起新时代山东“文化泰山”

精美灵动的文创产品这样产生(..
1. 立起新时代山东“文化泰山”
2. 中华文化:沐时代雨露,焕灼灼..
3.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加强市..
4. 秉承莫高精神 坚持价值引领 ..
5. 学深悟透、入心入脑,把学习成..
6. 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..
7. 精美灵动的文创产品这样产生(..
8.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召开文..
站长推荐
1. 中华文化:沐时代雨露,焕灼灼..
2. 精美灵动的文创产品这样产生(..
3. 立起新时代山东“文化泰山”
4. 学深悟透、入心入脑,把学习成..
5. 秉承莫高精神 坚持价值引领 ..
6.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..
7. 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
8. 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..
工作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研究 > 详情 
中华文化:沐时代雨露,焕灼灼光华
发布时间:12/11/2022  浏览次数:385

中华文化:沐时代雨露,焕灼灼光华

来源:光明日报作者: 2022-12-05 09:19

  编者按

 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,也是国家治理之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‘根’,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‘两个结合’”。

 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,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。党的二十大就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,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”作出重要部署,令我们对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珍视、更感自豪。本期,让我们走近一个个“文化现场”,感受全国各地深植文化根系、传扬文明新风的动人实践,聆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铿锵足音。

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,绿茶制作技艺(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)的代表性传承人张跃华用传统方式摊晾新采摘的鲜叶。新华社发

  【记者观察】

文化如风,拂绿齐鲁大地

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冯帆

  孔子在这里诞生,泰山在这里屹立,齐长城在这里横亘,黄河从这里入海,京杭大运河从这里穿流……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,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革命文化波澜壮阔,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彩纷呈。近年来,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,齐鲁大地文化春风劲拂,繁花满园绽放。

  推动文化“两创”,美德引领风尚

  “大家看这里,忠信做人、尊老爱幼、结谊亲友、扬善积德,持家报国、秉公守法、励志创业、勇于任事……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家风家训。”近日,在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四女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,王合平老人对乡亲们讲述着自己的家风家训故事。

  77岁的王合平,是镇上“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”宣讲志愿者,也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。为了宣传家风村风,老人主动申请在自家庭院里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,用一次次情真意切的宣讲,带动村风民风不断提升。

  “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”,是近年来山东的一项重点工作,旨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、精神面貌、文明风尚、行为规范,带动优秀传统文化泽润齐鲁、引领风尚。

  与武城县相距四百公里的潍坊诸城,同样有着不小的改变:以前,哪家逢白事,一场丧葬下来少说也得七八千元;现在,传统的三日葬缩短为两日葬,从前的亲属披麻戴孝改为佩戴小白花,吹吹打打变成了灵车奏哀乐……诸城市各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先进模范带头作用,有人带头做,有约大家守,逐渐形成了“好人好事有人夸、坏人坏事有人抓、新风正气传得开、陈规陋习必须改”的生动局面。这些规矩,还写进了村规民约。

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应融入日常。现在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成了重要阵地,志愿服务成为重要形式,“厚道齐鲁地、美德山东人”的形象,结结实实树立了起来。

尼山景色 李晖摄/光明图片

  树立“文化泰山”,传承雄厚文脉

  初冬时节,北京展览馆,“奋进新时代”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山东单元里,《儒典》引人注目。从先秦时期孔子编订的《诗》《书》等传世经典,到今天《十三经注疏》文字校勘工作新成果;从学理逻辑严密的经解,到研究性的儒家经典著作……在《儒典》的浩繁卷帙中穿行,中华文明的底蕴和风采令人沉醉。

  近年来,山东聚力打造研究阐释新标杆,深入实施“山东文脉”工程,挖掘齐鲁历史文化资源。“全球汉籍合璧”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1600余种,启动编纂6000多种、13亿字的大型文献《齐鲁文库》……巍巍“文化泰山”,在新时代的山东挺立。

  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,是山东推进文化“两创”的创新之举。山东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介绍,山东将以沿黄河、沿大运河、沿齐长城、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,辐射带动曲阜、淄博、泰山、崂山及沂蒙、胶东、渤海、鲁西等八大特色文化片区,构建“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引领、一条文化交通线贯穿、四大文化体验廊道示范、八大文化片区支撑、全域文化‘两创’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”。

  满足人民需求,丰盈精神生活

  今年9月,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创演的戏曲《公鸡过寿》,荣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“群星奖”。这部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讲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社会新风尚。

  “我们剧团每年下村演出500多场次。我们在送戏下乡过程中与老乡们聊天时,听来一个关于办升学宴收份子钱的故事,便创作了《公鸡过寿》这部戏。”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介绍。

  为持续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,山东不断完善“一村一年一场戏”服务机制,采取“为群众送小戏小剧”和“群众演给群众看”两种模式,充分调动基层文艺团体、文化志愿者、群众爱好者等各方面的文化参与积极性,推动文艺创演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。

  “城市书房”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。为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,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,近年来,山东打造了一批集数字阅读、艺术展览、轻食餐饮等于一体的“城市书房”“文化驿站”,让文化常驻百姓身边。

  “增进人民福祉,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我们将提高文化惠民效能,推动文化‘两创’全方位嵌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。”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、厅长王磊表示。

  【一线讲述】

茶韵传承远,清茗伴书香

讲述人: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王岳飞

  这几天,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来,我的喜悦和自豪真是说不尽。我有幸担任申报组茶学核心专家组成员,还在本次非遗申报宣传视频中讲述了茶文化进校园的探索。回忆起从事茶学教育的点点滴滴,我不仅亲历了中国茶科技与茶产业的发展,更见证了茶文化在青年中焕发蓬勃生机的过程。

  2001年起,我们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茶学通识课程,没想到,一开课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。后来,《茶文化与茶健康》成为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,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。近年来,随着线上教学模式的普及,我们又将线下课程迁移到线上,8节视频公开课累计点击量2600多万人次。2019年,我们建设了时长643分钟、包含95个视频的《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》线上慕课,目前已被全国近350所高校约25万学生选修。更让我欣喜的是,学生们学以致用,开发出“全自动泡茶机器人”“新式茶饮”“茶美妆”等创新项目及各类茶叶深加工产品,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了出色成绩。

  20多年来,我深切感受到一代代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喜爱。为了把传统文化和青年力量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我组建了浙江大学华发大学生茶艺队、“无我”茶社等学生社团,为爱茶的同学搭建交流平台。2015年,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建立,我作为总导演组织选拔了3届团员,在米兰世博会、阿斯塔纳世博会、G20杭州峰会、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国际场合向全世界讲好“中国故事中国茶”,让清芬四溢的茶叶,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

  云南省景东县是浙江大学的对口帮扶地,我们主导创制的“紫金普洱”茶帮助了当地626户茶农脱贫致富,并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。从2016年第一次走进景东无量山和哀牢山以来,我带着一批批学生来这里实践锻炼。他们中有的人毕业后,选择在此助农、支教、挂职,以一杯热茶连接起了两地情谊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诠释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。

  茶既是传统的,又是时尚的。愿其魅力不断影响青年学子,以茗香常伴书香,持续书写“中国茶”的文化自信。

让文创产品走近民众

讲述人: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市场总监 王海柔

  我们是一个以90后设计师为主的年轻团队。2015年至今,我们以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,尤其是甘肃省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为创作灵感,先后打造出“流云璃彩蓝莲系列”“太初有光彩陶系列”“国器重辉青铜系列”等一系列馆藏文物IP,设计文创产品上千款,使甘博的“文创商店”让观众流连忘返。

参观者在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商店欣赏铜奔马工艺摆件。新华社发

  随着时代发展,明信片、书签、丝巾、胶带等传统的文创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年轻人的胃口。如何打造一款既年轻又时尚,既艺术又有趣的产品?这成了我们心头久久萦绕的设计命题。

  铜奔马是甘博的“镇馆之宝”,又称“马踏飞燕”。每每驻足,我们总会被它特别的样貌吸引。于是,大家决定设计一款以铜奔马正面形象为原型的文创产品。设计、开模、打样……在精心打磨每个细节后,“铜奔马”文创产品上线了。

  这是一款铜奔马正面造型的3D卡通绿马头套。并不具备实用性的“搞笑文创”能否被大众接受?大家心里难免忐忑。没想到,几位短视频博主率先下单,渐渐地,朋友圈里越来越多人戴着绿色马头“亮相”,令人忍俊不禁。热心网友纷纷留言:“甘博文创搞反差萌,出圈了。”

  经过这次成功尝试,我们更“大胆”了,决心让铜奔马IP具有持续的活力和生命力。半年后,铜奔马卡通毛绒玩具问世。一方面,我们还原了它的头部轮廓,保持它凌空飞跃的姿态;另一方面,强化它逗趣的特点,又将飞燕设计得更加“呆萌”,赋予其可爱调皮的性格特征。事实证明,我们再一次成功拿捏住了“社交密码”,这款毛绒玩具成了今年夏天的“顶流”。

  明星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最好的“代言人”。“马踏飞燕”玩偶上线两周后,一天销售额近70万元,全年卖出近8万件,销售额近800万元。因文化创意而走红的铜奔马,为公众走近文物、触摸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窗口。

  文是根本,创是生命。一件成功的文创产品要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,结合当下社会语境,以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带给人们情感共鸣。只有传统感和时代感相得益彰,文创产品才能带动文物越走越远,也让博物馆离大众越来越近。

沿着长江,探源璀璨文明

讲述人: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 刘礼堂

 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,蕴藏着长江文化的千年文脉。2020年12月29日,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了。

  现代考古学上的“文明”一词始于近代欧洲,最初的词源是拉丁文“城邦”,由城市延伸至城市里生活的民众,再引申出有教养、有礼貌、开化等含义。长江中游是中国最早出现城的地区,也是目前发现最多史前城址的地区,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。

  比如,凤凰咀城址位于襄宜平原北部,地处江汉平原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,见证了中国的早期文明。其结构看似简单,却包含了丰富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,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理想。为了推进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,我们研究院联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襄阳市博物馆、襄州区凤凰咀遗址保护中心,于2020年8月至今,在凤凰咀遗址开展调查、勘探、解剖、发掘等一系列考古工作。两年来的田野考古,深化了我们对文明起源的思考。

  今年4月,研究院应邀参与武汉市仓埠古镇保护规划,对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勘探,在仓埠街道五峰村、宝店村、陶岗村、淋江村和井山村方圆15公里范围内发现距今3000年的西周环壕遗址群及贵族墓,有望填补长江中游商周城市发展史的空白。

  吴家坟头遗址,位于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六组西南约500米。为配合沿江高铁建设,我们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,于2022年7月至10月对其进行田野发掘,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,涉及油子岭文化、屈家岭文化、石家河文化三个时期,为研究长江中游史前文化发展脉络与区域聚落形态增添了重要资料。

  在研究工作中,我深深意识到,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我们所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学术成就,绝不该仅仅深藏在“象牙塔”里供人瞻仰,而应像一块“打火石”,激发人民群众爱国热情、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。

  【专家点评】

文化兴盛,方有国家强盛

王学典(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、《文史哲》杂志主编)

  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基础与条件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曲阜9年多来,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共识,在新的时代条件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自觉行动。在党的领导下,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、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。

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,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、部署推动,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、不可多得的独特资源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,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学术界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,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构建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,锻造与“强起来”的新时代中国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软实力。

 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,“要以中国为观照、以时代为观照,立足中国实际,解决中国问题,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不断推进知识创新、理论创新、方法创新,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”。对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而言,只有把中国实践研究好、总结好,才能为实现更好发展、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更多思路和办法。比如:“中国奇迹”的密码是什么、中国经验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哪些启示,等等。回答这些问题,需要扎根中国大地、聚焦伟大实践、反映时代特征,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。

  只有植根本国、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,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。天下为公、民为邦本、为政以德、革故鼎新、任人唯贤、天人合一、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、讲信修睦、亲仁善邻等传统文化精华,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依然有着旺盛生命力,如何把这些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激活,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。我们应加快探索构建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对接的新的生活方式,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,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。

  (项目团队: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、张胜、李志臣、冯帆、陆健、宋喜群、王冰雅、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丁乐佳、周继红)




上一条: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
下一条: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
友情链接: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
业务主管单位: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;维护更新: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
联系电话:0531-66669765、66669767(秘书处);邮箱sd2023@126.com;联系地址:济南市文化东路63号9-909
网站技术支持运营:北京世纪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京ICP备2021001363号-1

微信公众平台